随着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日益普遍,以及眼科手术病人的平均年龄提高,这些药物对眼科手术的影响越来越得到眼科医生的重视。近日,英国的 Kong 教授等在 Br J Ophthalmol 上发表了相关综述。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对眼科常见手术出血风险的影响
1. 白内障手术
已经有相当多的大样本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对局麻下白内障手术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无显著影响。虽然有个别研究提出,服用华法林或氯吡格雷的病人术后出现结膜下出血的风险略有上升,但绝大多数为轻微自限性,发生球后或球周出血、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风险并无明显变化。因此作者认为,此类药物并不会增加白内障手术的出血风险。
2. 玻璃体手术
过去,对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是否增加玻璃体手术出血风险尚有争议。有研究报告称有服用此类药物的病人发生了视网膜下出血,但视网膜下出血本身也是玻璃体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最新的几项研究均显示,这类药物并不增加围手术期玻璃体出血的风险。但对于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仍需警惕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可能。
3. 青光眼手术
对青光眼病人,研究表明服用华法林会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一项包括 367 名接受小梁切除术病人的研究显示,55 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虽然出血风险增加,但对手术预后没有特别影响。然而,5 名服用华法林的病人全部发生严重出血,且视力预后相对差。尽管有研究显示,术前停用抗凝药可降低出血风险,但临床上对是否停用抗凝药尚未达成一致。
4. 眼眶及泪器手术
根据 2013 年一项对 1015 名接受眼部整形手术患者的研究,服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物并不增加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风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曾有过心血管事件,或者需接受泪囊鼻腔造瘘术或眶减压术等出血量大的手术,是否停药需要针对病人情况具体分析。
眼科手术围术期抗栓用药方案
已有证据表明,即使是短期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也会显著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减量或停药应非常谨慎。对于常规白内障及出血风险较小的眼科手术,一般可不停药。需要减量或停药时,应当全面评估血栓形成风险,特别是对于有房颤或 VTE 病史,或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对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术前过渡性抗凝治疗。
对于服用华法林的病人,术前应监测 INR。相比 INR 在 2~3 之间,INR>3 会使出血风险增加两倍。若 INR >3,应缓慢减量至维持 INR 在正常范围内的最小剂量。
对于服用达比加群等新型抗凝药物的病人,没有特异性的监测手段,作者建议对出血风险低的患者术前 24 小时起停药,术后 24 小时恢复用药;对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术前 48 小时起停药,术后无明显出血风险再恢复服药,恢复后的首次用药应为此前维持剂量的一半,缓慢加至维持剂量,否则可能在短期内增加出血风险。
而对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导致围术期出血的可能性很低,且出血比较轻微,作者认为无需停药。
总结
目前,尚缺乏针对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物对眼科手术围术期出血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现有的队列研究也需要更长的观察时间。随着更多新型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的出血,以及高龄患者的增加,对此类患者全身状况的把握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眼科医生更多地关注这一方面的进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