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野检查:评估白内障患者黄斑状态准确可靠

2016-09-26 22:58 来源:丁香园 作者:小小豆子王
字体大小
- | +

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最普遍、最成功的眼科手术之一,在术前筛选测试中,微视野检查并不常见,一般借助视敏度、折光及眼底检查提供视网膜状态信息。此外,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迅速发展为术前筛选标准,尤其在选择多焦点人工晶体(IOL)时。

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希望视敏度提高,白内障症状消除或减轻,植入 IOL 的患者期待更高。然而,「意外」时有发生,这不仅与未预见的 IOL 计算问题有关,还因一些年长患者存在眼疾,如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或视网膜状态异常,而术前并未检测到。

仅靠常规视网膜检查可能遗漏 AMD,黄斑 OCT 也可能因损伤不显著无法检测 AMD,导致患者植入单焦 IOL 而非多焦 IOL,如此,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会使患者怀疑手术失败。

微视野检查仪器,也称眼底视野测量仪器,旨在为视网膜对其中心光刺激的敏感度提供空间地图,同时直接观察眼底。借助眼睛运动实时补偿的便利,微视野检查是检测因黄斑病变引起不稳定或偏心固视患者的唯一可靠方法。

为探究微视野检查在评估白内障患者黄斑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协助选择合适 IOL,Stephen D. Klyce 等对 10 名患者进行研究,结果于 2016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 杂志上。

研究随机选取 10 名患者,诊断为轻微(1+)或中度(3+)白内障,白内障手术术前,术后 1 周,测量矫正远视力、眼内压,进行扩张及非扩张活组织镜检、间接眼底检查,借助 MAIA 黄斑微视野仪测定黄斑敏感度及固视模式。

结果显示,根据 MAIA 测试,2 名患者白内障手术术前、术后显示黄斑异常,1 名患者阈敏感度平均值下降,且下降阈敏感度百分比异常,另 1 名患者显示固视漂移。2 名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均降低。

图 1.png
图 1 A 为 MAIA 显微视野检查患者 6 结果,白内障手术前矫正远视力为 20/80,异常阈敏感度平均值为 10.8dB,下降阈敏感度百分比异常,为 94.6,固视稳定性正常,黑色区域代表环形暗点;图 1 B 显示白内障手术后矫正远视力为 20/25,阈敏感度平均值低,为 11.0dB,下降阈敏感度百分比异常,为 83.8,固视稳定性正常

图 2.png
图 2 A 显示患者 2 术前固视特征,视网膜定位点(PRL)异常,固视不稳定,PRL 固视在红、绿点间漂移,矫正远视力为 20/100;图 2 B 为同一患者术后固视特征依旧异常,PRL 异常,固视不稳定,PRL 固视在红、绿点间漂移,矫正远视力为 20/70

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眼底检查或 OCT 检测到的黄斑病变都有临床意义,而白内障手术前,借助微视野检查可筛选具有临床意义的视网膜功能障碍,这有助于选择 IOL 类型,并提供更好的预后。

该研究首次借助微视野检查评估白内障患者黄斑状态,相比其他测量视网膜病变的方法,微视野检查直接测定黄斑敏感度,而非从结构检查中推测,因而更可靠。该法对白内障手术前准确检测黄斑病变,正确定位患者期望,及选择理想 IOL 类型均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医师借鉴。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杨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