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全解:玻璃体切除术治愈创伤性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2017-02-22 00: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小小豆子王
字体大小
- | +

血影细胞性青光眼(GCG)由 Campbell 命名,为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长期玻璃体出血后发生。Amal Alamri 等报道一例创伤性 GCG 治疗并作出详细解析,于 2016 年发表在 Middle East Af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杂志上。

患者 10 岁,男性,右眼被石头击伤,1 个月内视力逐渐下降,入院时前房出血已吸收,IOP 正常。入院后经检查,右眼视力仅眼前手动,左眼视力为 20/20,双眼眼内压(IOP)均为 20 mmHg。右眼眼前节检查显示颞下方角膜血染及早期白内障(图 1)。前房角镜检查显示 30% 房角后退,B 超检查显示右眼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平伏。

图 1.png
图 1 显示患者颞下方角膜血染及白内障早期

为控制右眼 IOP,局部用药如下:1% 布林佐胺,1% 马来酸噻吗洛尔及 0.5% 安普乐定,2 周后,IOP 上升至 37 mmHg,确诊为 GCG。

行玻璃体切除术(PPV)及前房冲洗术,收集房水样品进行细胞病理学分析,细胞涂片显示陈旧性出血、红细胞及退化红细胞(图 2a-b)。术后 1 周,右眼 IOP 得到控制,视力上升为 20/40。2 年后,晶状体变形,实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 4 周检查发现角膜血染自行消失(图 3),停药后 IOP 正常。

图 2.png
图 2a 为房水样品细胞学涂片显示红细胞,黑色箭头示血影细胞;b 为血影细胞常规染色;c 显示血影细胞典型特征海因茨小体

图 3.png
图 3 为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血染消失,人工晶体稳定

Campbell 认为衰老红细胞,即血影细胞阻塞小梁网导致 GCG。玻璃体出血 1~3 周内红细胞衰老,变为球形,易破碎,成为血影细胞,其释放部分血红蛋白至玻璃体腔,形成团块粘附于玻璃体线;红细胞内剩余血红蛋白绑定在细胞膜内表面,形成典型块状海因茨小体(图 2c),上述过程使得玻璃体出血停止后数月,其中仍不断形成血影细胞。

由于循环快,含氧量高,前房出血不会产生血影细胞,但血影细胞可通过破裂的前玻璃体膜(由创伤、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等引起或自发产生)进入前房。血影细胞易破碎,可阻塞小梁网引起 IOP 二次升高。患者右眼创伤后 IOP 升高是由前房出血所致,前房出血治愈,IOP 正常后再次上升与流出道梗阻,即 GCG 有关。

GCG 通常为自限性,先进行药物治疗,若无效,如本案例,则进行 PPV,除去血影细胞来源。在一些案例中,前房冲洗术及小梁切除术可用作附加手术。

前房出血时堆积在角膜中的血红蛋白分解造成角膜血染及 IOP 升高,也有角膜血染但 IOP 正常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只要控制前房出血即可,角膜血染可自行恢复。

本文针对创伤性 GCG 诊断、治疗及发病原理作出详细阐述,值得学习借鉴。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杨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