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眶周皮样囊肿的超声特征

2017-05-21 22:4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明珠
字体大小
- | +

眶周皮样囊肿(PDC)是发生于骨性眶缘周围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多位于眶缘颞上方、接近外侧眉弓。PDC  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边界清晰的结节,大多可移动,肿块可逐渐生长,但不会损伤表皮,目前诊断主要依靠 CT 和 MRI。超声作为一种可清晰显示表皮结构和病灶的影像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美国的 Whittle 学者等分析总结了 25 例 PDC 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技能,该文章发表在 2017 年第 1 期的 Ultrasound Quarterly 杂志上。

本研究纳入的 25 例 PDC 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诊断和组织学证实。其中, 14 例临床怀疑为肿块或软组织肿大,11 例怀疑为囊肿。常规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超声记录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是否伴钙化、是否侵犯周围骨骼及周围组织是否有炎症表现等 。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84%)为儿童,所有病灶大小平均 11 mm,其中 56% 的病灶<10 mm。所有肿块均为椭圆形,囊壁厚度均一,约 0.4~1.5 mm,其中 20 例<1 mm,5 例 1~2 mm(图 1 和图 2)。大多数肿块(64%)呈现无回声(图 3),少数内部伴强回声(图 4),60% 病灶后部回声轻度增强。所有病灶内部均为无血供,仅 3 例有瘤壁可见细微血流(图 5),病灶内无钙化。所有肿块均位于腱膜平面下,其中大部分(18 例)位于腱膜下(图 6),少数位于骨膜下(7 例),腱膜紧邻病灶时,腱膜未受损。20 例病灶可致皮肤局部隆起,13 例随着病灶缓慢性增长压迫并损伤周围骨质(图 7 和 8)。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声像图正常,病灶周围无炎症表现出现。


图 1 示眶周区域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带壁囊肿,直径约 7.5 mm


图 2 示眉弓区域有一大小约 17 mm 的厚壁囊肿,白色箭头指示囊肿位置在腱膜下,未侵及骨膜


图 3 示囊肿呈无回声,伴后部回声稍增强


图 4:A 示等回声病灶内有一小的无回声囊肿,后壁回声增强;B 图多普勒超声提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


图 5 多普勒超声示眶周皮样囊肿内部无血供,周围囊壁可见轻微血流信号


图 6 示眉弓囊肿病灶位于腱膜下


图 7 示眉弓外侧可见一骨膜下囊性病灶,病灶内部可见稍强回声影,伴轻微的骨再生


图 8 示眶周病灶周围有轻微的骨再生

作者指出,PDC 是胚胎发育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而形成囊肿,囊壁较厚,有皮肤和皮肤附件,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本病临床诊断不太困难,但应与脂肪瘤、血管淋巴瘤、神经纤维瘤和畸胎瘤等相鉴别。在 CT 上 PDC 呈单房的低密度肿块,MRI 上囊肿呈长 T1 长 T2 的液体信号,囊肿内部可有脂肪或皮肤组织信号,对比增强未见增强。可伴骨质膨胀性增生。

作为儿童眼眶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PDC 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患者直到病变扩展出现眼眶畸形时才就诊。作者认为,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需镇静和麻醉的检查方式,对表浅病灶的分辨率高,对儿童 PDC 的定性定位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临床医师应充分的利用此检查手段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德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