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革故鼎新送光明

2019-01-04 14: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丹心未泯创新愿,革故鼎新送光明

——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专访

中国古代流传一种说法,人的姓名与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认为由于中国的象形字源于自然界的「物」,所以本身具有生命之灵性。《说文解字》解释「名」时称:「名自命也」。先贤尹文子有「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一名」之说。这个说法的普遍适用性尚不得而知,但在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身上,却极为贴切。对黎晓新总院长而言,创新不是一瞬间的感悟,而是数十年眼科行业深耕细作的坚持。

1.png
提起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中心医务人员的眼中无不透出钦佩、崇敬之情。

从医执教 40 余年,黎晓新总院长坚持关爱新生命,不仅数十年如一日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防治奔走呼吁,更上书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促成了相关规定的出台,推动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在加入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后,黎晓新总院长积极组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学组,不遗余力积极推行(ROP)防治,把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在工作之余,黎晓新总院长因为追求行业理想而勇于探索,又因为探索而不断求知和进取,历时 8 年精心打磨而成的新书《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系统地论述了视网膜血管相关性疾病、脉络膜疾病以及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除此之外,黎晓新总院长还通过推行「中国眼科医师明日之星计划」、「中国眼科医师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将技术与经验无私分享给新一代的眼科医师们,并提供前沿的眼科知识学习和先进的临床技术培训机会,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用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十大医学杰出贡献专家」这一顶级荣誉称号。 

2.jpg
黎晓新教授(左二)荣获中美眼科年会「金钥匙奖」

新理想:与新中国共成长,从「黎神医」到新生代女博士

1950 年,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进行「战后经济恢复工作」,国家十分贫困落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黎晓新总院长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时代。童年,她读了屠格涅夫写的《父与子》,书中描写的一名受人尊敬的乡村医生形象让她印象深刻,自此便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憧憬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受人敬仰的医生。

为了实现理想,年轻的黎晓新抓住一切学习机会,除了阅读各类医学书籍,还向同学的妈妈学习了针灸。插队初期,村里的老乡们对这样一名年轻的女医生还有点将信将疑,直到年轻的黎晓新用针灸治愈了一位村民的牙疼,大家才信服起来。乡村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医疗经费的缺乏难倒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医生。黎晓新却另辟蹊径,她向村里提出,种植中草药,再把药卖了,用换回来的钱买一些青霉素等消炎、止痛药,给村民免费治病。这样,她在村里办了一个「红医站」,大部分时间是上门为村里的人治病。她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大家纷纷都来找「黎神医」来治病。

村民的肯定和赞扬并未阻止黎晓新求新求学的脚步,在 1973 年,黎晓新考进了北京医学院;1981 年,她参加研究生考试,并前往德国 Essen 大学眼科医院学习,专攻眼底病,走上了一条在新业务上做一个强者的道路。「留学期间我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而接触新事物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她说道:「我在德国接触到了许多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我的使命就是把新技术带回国内,为国内的患者带来光明。」

新生命:关爱新生命,主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防治项目,让早产儿有「视界」,有未来。

归国以后,黎晓新总院长一直工作在眼科临床一线,专注于眼底病领域,作为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的主要开拓者,她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复杂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第一例黄斑裂孔手术。黎晓新总院长救治了上万例重症和手术失败后转诊的患者,深受患者信任。

3.jpg
黎晓新教授在手术中

1995 年,她成功进行了第一例早产儿视网膜手术。2004 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领导下,她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使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她制定的治疗原则使北京地区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减少了一半。

新出发: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级医学人才,加盟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   

2016 年 5 月,黎晓新总院长作为厦门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级医学人才,加盟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并担任总院长,与厦门眼科的同仁一起在临床、科研、学术等方面寻求更高的突破。尽管已经走到了行业金字塔的顶端,成为业内的标杆,地位重如泰山,但她依然活跃在第一线上,每周坚持出诊并为疑难眼病患者施行手术,每周主持疑难病例讨论会,同时积极组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学组,不遗余力积极推行(ROP)防治。

4.jpg
黎晓新教授带教   

近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在我国孕 37 周以下早产儿出生率为 8%-10%,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 17%,其中 20% 的患儿因此丧失视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直是全世界儿童眼科学界的难题,以前家长筛查意识低,很多早产儿因此失明,如今家长有了筛查意识,却常常千里迢迢辗转多地寻找具备筛查条件的医院,但是由于厦门地区乃至福建很少有医院既能开展筛查又能治疗,以前一旦有问题了,他们只能辗转异乡,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收效甚微还耽搁了治疗黄金期。如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项目」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由总院长黎晓新主导项目启动与开展,把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全国各地甚至马来西亚等国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求医。

新技术:1500 名中外眼科大咖共聚华厦眼科论坛,见证眼科领域新热点、新成果、新技术。

2018 年 5 月 19-20 日,第四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 1500 多名顶尖眼科专家通过大会发言、专题研讨、病例讨论、手术演示等多种形式,分享眼科各领域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针对抗 VEGF 药物全球进展、青光眼治疗的创新方案、先天性白内障的人工智能诊断、基因治疗前景等新热点、前沿技术进行了切磋探讨。    

在论坛上,黎晓新总院长带来了三个精彩的演讲,在《中间葡萄膜炎的影像评估和鉴别诊断》中,黎晓新总院长首先提出中间葡萄膜炎的治疗困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时间长度、如何识别炎症稳定和炎症消退、药物减量依据。最后,总结出三点:影像时代的进展提供了眼底像、OCT 和 FFA,对中间葡萄膜炎各种临床表型从活动到不活动提供了评估;识别中间葡萄膜炎的表型不能单纯使用 OCT、或眼底彩像或 FFA;随诊建议使用眼底彩像,根据表型选择 OCT 和 FFA。此外, 黎晓新总院长还分享了《The DRAGON study:Two-year efficacy of ranibizumab 0.5 mg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CV》。黎晓新总院长总结,血管抑制剂单一疗法对脉络膜息肉样病变患者恢复视力有效,在 24 个月内,患者的视力和解剖结果以及注射次数都是相似的,PCV 和非 PCV 患者的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发生率均较低。在《傲迪适中国三期临床数据解读》中,黎晓新总院长提到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中国患者中,OZURDEX 能提供长效且显著的解剖和功能的改善,以及 OZURDEX 在中国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有良好的安全性。

5.jpg
黎晓新教授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新人才:「明日之星」「精英人才计划」,为行业培养眼科新人才

为了提高中国眼科医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未来眼科领军人才,华厦眼科在 2017 年 9 月推出了中国眼科医师「明日之星计划」,希望为眼科医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项目运行一年多以来,已覆盖全国 19 个省市,共开办了 11 期专业培训,涵盖小儿眼科、屈光手术技术、白内障手术技术、眼底病手术技术等专科,完成了 60 名眼科医师的系统化培养。已结业的 60 名医师返回原单位,运用所学的技能,大力开展临床业务,截至2018年 11 月,已完成 30000 余台手术,为基层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6.jpg
「中国眼科医师明日之星计划」启动仪式

2018 年 9 月 14 日,继推出「中国眼科医师明日之星计划」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又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共同发起「中国眼科医师未来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面向全国眼科界优秀医师,由黎晓新教授,以及赵堪兴教授、葛坚教授、刘祖国教授、郭海科教授、何明光教授等国际、国内眼科专家领衔指导,计划 3 年为中国光明事业培育 300 名高素质、高水准的眼科精英人才。

7.jpg
中国眼科医师未来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为首批学员颁发录用证书

「丹心未泯创新愿」,黎晓新教授,一个追逐光明的健康卫士。从业以来,她在眼科医生这个平凡且崇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工作,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上万名患者重获光明。她曾说过:「接触新事物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正是这种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让更多的人重获光明,让新一代的年轻医师们快速成长。「当传统技术和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时,你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另辟蹊径,这才是最难的」,人如其名,黎晓新总院长在其辉煌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的打破常规,寻求新方法,在传统桎梏的面前,不破不立,探索新途径,为患者的健康,眼科事业的腾飞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黎晓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副院长

欧美同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原主席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原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女医师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原组长

曾任美国眼科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际眼科学会理事会核心理事

编辑: 张宇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