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IVI)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等的标准治疗措施,这使IVI成为眼科普遍的手术方式,但是眼内炎仍是其危及视力的并发症。目前,除聚维酮碘的使用外,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预防性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无菌洞巾、无菌手套、口罩等的使用可以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该研究对11710例在诊室及手术室进行的IVI回顾性分析,发现无论是在诊室还是手术室IVI后可疑眼内炎的发生率都非常低,且二者在眼内炎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于2014年1月发表于Retina。
此研究回顾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洛杉矶及巴里两家医疗机构进行的11710次IVI,其中A组于检查室在诊室条件下进行IVI,B组在手术室进行。
A组:IVI检查室进行,盐酸丙美卡因表麻联合4%利多卡因湿棉片或2%利多卡因结膜下注射,无菌开睑器开睑,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玻璃体腔注射相应药物,术后即刻盐水冲洗结膜囊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术后应用抗生素滴眼液 4/日 持续4天,术中使用一次性手套(非无菌)、不使用无菌洞巾、无交谈限制,术前未用抗生素滴眼液。
B组:IVI手术室进行, 0.4%盐酸奥布卡因(单包装)表麻,术前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术中戴外科口罩、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洞巾及无菌开睑器,且戴无菌手套前术者无菌刷刷手,术中禁止交谈,余与A组相同,术后同样应用抗生素滴眼液4天。
研究共纳入11710次IVI,其中A组8671次,包括2041次注射雷珠单抗,6169次注射贝伐单抗,437次注射曲安奈德,注射眼的病种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376次)、糖尿病黄斑水肿(1587次)、视网膜静脉阻塞(1068次)及618次复杂混合诊断眼病。
B组3063次,包括683次注射雷珠单抗,2364次注射贝伐单抗,16次注射曲安奈德,注射眼的病种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836次)、糖尿病黄斑水肿 (771次)、视网膜静脉阻塞(189次)及267次复杂混合诊断眼病。
11710次注射中共发生5例(0.043%)临床可疑眼内炎,其中A组3例(0.035%),B组2例(0.065%)。5例眼内炎均于术后3-20天出现眼痛、浮游物增加、视力下降及眼红,仅1例微生物培养阳性,为表皮葡萄球菌,5例均予以1mg/0.1ml 万古霉素、2.25mg/0.1ml头孢他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诊室还是手术室进行玻璃体腔注射,眼内炎的发生率都非常低的,但是在患者的方便、效率、治疗的费用方面二者会有所不同。
从研究结果出发可见5%聚维酮碘是IVI必需的,诊室、手术室进行玻璃体腔注射眼内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各临床医生应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据具体条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