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且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眼内压(IOP)是引起青光眼的唯一原发性危险因素,IOP也是现今唯一可控制的因素,且是评价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指标。
一些报道提出手术过程与早期术后眼压密切相关,术后疗效也可通过早期测量眼压进行预测。因此为了研究小梁切除术术中IOP与术后第1,7和30天的IOP的关系以及利用术中IOP评价术后早期IOP,Shi等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术中IOP可用于评估术后早期IOP,且两者密切相关,结果2014年12月发表在J Glaucoma。
研究采取连续性病例进行预期及观察。选取97例原发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在缝合巩膜瓣且保证前房成形之后3分钟进行IOP测量。术后随访30天,详细记录临床症状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被分为三组:A(术中IOP≤10mmHg),B(>10,≤15.0mmHg)以及C(>15.0mmHg)。
结果表明,受检患者平均年龄为60.8岁,40例(41.3%)患者为男性,82(84.5%)例患者患有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丝裂霉素C(MMC)用于75只(77.3%)患眼中。
C组中平均IOP值显著高于A组。术后IOP值与术中IOP、年龄、手术持续时间、MMC剂量在单变量回归统计方法下都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术中IOP与术后IOP在第1天与第7天相关,而在第30天无关。
研究认为,在进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的病人,术中IOP可用于评估术后早期IOP,且两者密切相关。调整术中IOP可优化术后I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