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Toric人工晶体可有效矫正白内障术前的角膜散光,但关于人工晶体的长期观察较少,其存在的问题是术后旋转问题。日本神奈川北里大学医学院的三宅敏之教授就Toric人工晶体植入后长期的屈光效果及旋转稳定性进行观察,认为Toric人工晶体可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总体旋转稳定性较好,相关结果分享于2014年10月刊J Cataract Refract Surg。
三宅敏之教授对302名患者378只进行白内障联合Toric人工晶体(Acrysof IQ toric SN6AT)植入眼进行观察。研究剔除术前不规则散光、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病史、角膜病、既往角膜或内眼手术、虹膜异常、瞳孔变形、黄斑变性或视网膜病变、神经眼病、眼部炎症病史患者。
记录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1年及3年的非矫正远视力(UDVA)、矫正远视力(CDVA)、柱镜屈光度数、角膜散光,并采用眼前节照相记录Toric人工晶体的位置变化。
30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3.4岁,378眼术后1周复查,322眼完成3月复查,175眼完成术后1年复查,73眼完成术后2年复查。术后3月时94.7%的患眼CDVA≥0.8;术后第1天人工晶体平均旋转4.5°,此后便降低至1°至2°,其中6眼旋转度数>20°。
6眼旋转度数>20°者,眼轴长度均>25mm,术前角膜散光为顺规散光,其中4例发生于术后1天内,1例为术后1天至1周内,1例为术后1周至1月内。
图1 病例2:A为术后1天时前节照片未见人工晶体移位;B、C为术后1周、1月的照片,人工晶体旋转22°,术后柱镜屈光为0.5D(观察,未予以复位)。
图2 病例4:A示手术结束时人工晶体位正;B为术后1日,可见人工晶体旋转50°(术后2周时予以复位,此后一直稳定)。
图3 病例5:A示手术结束时人工晶体位正;B术后2小时,人工晶体旋转34°;C术日当天予以人工晶体复正位,复位后24小时可见人工晶体再次旋转47°(术后2周时再次予以复位,此后晶体位置稳定)。
图4 病例6:A术后1天及1周时人工晶体均位正;B术后1月时人工晶体旋转95°(发现后予以复位,此后稳定)。
总体而言,Acrysof IQ toric SN60AT人工晶体可以有效的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且长期的整体旋转稳定性较好。显著的人工晶体旋转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尤其是眼轴相对较长、顺规散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