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玻璃体出血、黄斑裂孔闭合不成功、气体填充不足等并发症。
玻璃体切除后,需用注射器清除玻璃体腔内液体,并填充气体,即眼内液气交换。该过程会导致眼内压迅速改变——使用单注射器时压力改变为 6~40 mmHg,双注射器为 10~35 mmHg。眼内压的改变会引起自发性脉络膜出血及视网膜神经的二次破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扬州大学医学院解正高医师等设计了双向液气交换注射器(图 A),并用于临床手术,相关报道于 2016 年在 RETINA 杂志发表。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术前准备:使用微孔过滤器向注射器内注入 20% 全氟化碳 5 mL。
患者仰卧,用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5% 聚维酮碘溶液对眼睑消毒,无菌玻切孔巾覆盖眼睑四周。
固定窥器,结膜处涂抹 5% 聚维酮碘溶液,嘱患者患侧卧位。将装有全氟化碳注射器的针头(24 G,0.56 mm)插入鼻侧扁平部,另一只注射器插入颞侧,以清除玻璃体腔内液体,两侧插入位置均与角膜缘相距 4.0 mm。
缓慢按压装置中部,直至液气交换结束。移除针头后,用消毒棉签按压注射处 30S。局部使用妥布霉素。
双向眼内液气交换注射器通过维持液气交换体积相等,即玻璃体腔内液体从一侧注射器排出的同时,等量气体从另一侧注入,可有效阻止眼内压迅速改变。广大眼科医师可借鉴此装置,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图 A 为双向眼内液气交换注射器,两侧均连接针头。图 B 为注射器两端的注射位置均距角膜缘4.0 mm,一只注射器 3 点方向注入气体,另一只 9 点方向吸出玻璃体腔内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