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有些视网膜脱离,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仍是视网膜复位的不错选择。
在过去的35年里,视网膜脱离首选手术已经从之前不二之选的巩膜垫压术演进到今天的微切口玻璃体切割。 所以,在当下,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还有一席之地吗?匹兹堡大学的Andrew W. Eller教授将其个人心得总结汇总,并分享于2014年12月10日Ocular Surgery News。
最早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由Hilton、GRIZZARD在1986年作为复位视网膜的诊室操作而引入,历经这些年,此手术方式有许多拥护者、不支持者及批评者。如果明智谨慎地使用该操作,其在视网膜脱离控制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一席之地。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如何发挥作用?
穿刺后向玻璃体腔注入气泡,经典的为0.45ml六氟化硫。有些医生初始时会选择冷冻视网膜裂孔,而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则会选择视网膜复位后在间接检眼镜下进行激光治疗封闭裂孔。
至于此操作实现视网膜复位的机制有两个: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从而使得气泡封闭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泵可将视网膜下液移除;此外,通过“碾压”,气泡可顶压使视网膜下液由裂孔处回至玻璃体腔。
通常情况下,注入气体气泡后,病人需要保持俯卧位30分钟,将脱离的黄斑复位,以实现视力的更快恢复,并避免黄斑视网膜形成皱褶。然后病人缓慢翻身,使得气泡最终处在视网膜裂孔处。如果该操作成功,视网膜会在大约24小时内复位。
Andrew教授个人更喜欢视网膜复位后在间接检眼镜下予以激光视网膜固定,因为其炎症反应较冷冻视网膜固定小。此外,如果这一操作失败,病人进了手术室,我仍有较为原始的视网膜可以来施治。
眼内存在气体时,有时上方的视网膜裂孔激光较困难。教你一招,让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位,气泡会让路,便可清楚的看到上方视网膜。
为什么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会失败?
我们一直被教导,成功复位视网膜脱离需遵守三个原则:
1.局限化视网膜裂孔
2.建立脉络膜视网膜粘连
3.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只遵循三项中的两项,因为气泡可对抗玻璃体牵拉,但却不能解除牵拉。因此,在术前检查时,要仔细评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裂孔程度及范围。如果玻璃体牵拉较为广泛,则此时充气性视网膜固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同样重要的是,仔细检查视网膜寻找所有可能的裂孔。如果脱离向下方延伸,漏过的视网膜裂孔往往会导致手术失败。 另外,复位区内下方的视网膜孔及格子样变性均需予以激光治疗,或其也可作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的禁忌。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有啥好处?
当操作成功,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需手术室、不需点眼药水、术后很快可以恢复工作。利用“碾压”技术,在注射后很短的时间内(当天)黄斑就可复位,因此视力恢复更快。
如果手术失败,又有那些危险呢?
除患者需要多次复诊的不便,充气性视网膜固定失败后几乎视网膜都可经巩膜垫压或玻璃体切割而成功复位。 事实上,即便是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失败的病例,在气泡作用下黄斑通常也可很快复位,有利于视功能的快速恢复;此外,视网膜下液也常较少、随后的手术也较容易完成。
与任何眼内注射一样,此操作也有眼内炎的危险。 另外,一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在原来视网膜裂孔基础上形成一个连续、约180°的视网膜裂孔。 因此,在完成气体注射后1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新的裂孔并予以处理。
哪些视网膜脱离适合充气性视网膜固定?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患者的选择很关键,这也是广泛报道高成功率的原因所在。理想的病人是一个象限的上方视网膜脱离、裂孔较小位于10点和2点之间且合作的患者。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尝试“越过底线”,治疗一些视网膜脱离类型不是十分理想的患者,以避免手术。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可能会发现操作是成功的,而在其他情况下,最终则必需手术。出于这个原因,Andrew教授个人更愿意推荐住在附近的患者进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因为此操作如果失败则需要很多额外的复诊和门诊随访。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对有些视网膜脱离是很好的选择,即便失败,往往通过顶压黄斑也可以更迅速地恢复视力,并最终有利于后续的手术治疗。